据统计,我国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15%,所占的比重较大,并在一定程度上“绑架”了经济增长。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少见的,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已经到了一个病态的程度。而在许多国家,房地产占GPD的比例都设有一个红色预警线,如果超过此标准,政府就会介入,出台严厉的政策进行调控。但在我国,似乎政策对房地产所起的作用不大,越是打压,房价越是一路高歌。就算是跌,也是小幅的下降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不难发现,房地产由于具有投资规模大、拉动GDP速度快、带来的经济利益多、彰显政绩效果明显等优势,从而倍受地方政府的“青睐”。毋庸置疑,在经济增长过程中,的确需要支柱产业,但绝不该是房地产业。因为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属于资源消耗型,其带动着水泥、钢材等行业的发展,短期内的确能给GDP带来巨大贡献。前段时间,美国底特律的破产风波,就给我们一个警钟。众所周知,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之城,其经济支柱就是依靠汽车制造业。但不要忘记,汽车制造业同样属于资源消耗型。这也无别于我国现在的房地产业。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所谓的“鬼城”、“空城”,但地方政府会不会破产,我们真的无从考究,只能以前车为鉴。
从长远来看,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多元化,特别是加大技术的创新。因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创新,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产业,而不是单纯依靠建房子就能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、保持经济长期繁荣。如果建房子可以提高经济水平、可以保持国家经济繁荣,那么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恐怕不会是美国,而应该是迪拜了。
住房是一种民生必需品,其具民生保障性而有别于其他行业。当房价远远超出民众的实际购买力时,人们就不得不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来支付高昂的房价,以解决住房需求。减少了吃、穿、行等其他需求的开支,这就意味着餐饮、娱乐等其他产业的低迷。这样以牺牲民生为代价的方式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显然不妥,而我们所提倡的以消费拉动GDP增长的说法也会成为一句空话。也许当在不久的将来,房价不再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时,我相信房地产业才真正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。